呼和浩特首个共享自习室创建人王喆宏接听咨询电话。(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当你下班后或者想安安静静找个地方看书学习为自己“充电”,你会想到哪里呢?图书馆还是咖啡馆?
近日,新华网探访了呼和浩特首家共享自习室,发现这里已经成为不少白领和学生的新选择。
共享自习室外景。(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22岁的王喆宏是共享自习室创建者,每天早晨,他总能接待几批电话咨询和预约座位的学习者。
王喆宏学习酒店管理专业,今年毕业。在上海实习期间,他发现共享自习室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当即决定在呼和浩特抢个“鲜”。
王喆宏创办的共享自习室位于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附近,面积160平米,2个房间,共有34个座位,每天都有10多个人学习。
共享自习室学习区一角,“考试族”紧张备考。(新华网 杨腾格尔)
共享自习室还划分出“休息区”和“学习区”两个区域。
一名学生在演算数学习题。(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一名女生沉浸在题海中。(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进行英语习题测试的考研族。(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在“休息区”,有图书、茶叶、饮水机、微波炉、平板电脑、毛毯以及水果等物品,供学习者免费使用。另外还有头绳、毛毯、耳塞、暖宝宝、棉球棒、一次性水杯、文具用品等,学习者可免费借用。在小商品柜台,摆满了玲琅满目的零食,饮料等,学习者可随时选购。而在“学习区”,每一个座位都被打造成格子间,不大的空间里配有书柜、台灯、插座、无线网等,环境非常温馨。
王喆宏在休息区读书。(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休息区备有棉球棒、暖宝宝、耳塞、手机支架、纸笔等用品。(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休息区摆着免费的水、茶叶、口香糖、糖果等茶饮食品。(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公共区域贴有可借用物品清单、自习室公约、励志便签等。(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毕业一年的张伟考研失败后,准备今年再次考研,得知家附近开了一家共享自习室后,就来体验一把。“社会上能够安静自习环境的场地不多,而‘共享自习室’正好为想要寻找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的人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场所,甚至是学习服务。”张伟说。
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内蒙古农业大学大四学生王凯说,一到考试季,去图书馆要排队,在学校自习要占座,留在宿舍静不下心。现在每小时花5元,一天封顶25元,就能在相对独立的座位上阅读、学习,度过没人打扰的安静时光,学习效率提高了。
学习者将手机存入手机袋,免除干扰学习因素。(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王喆宏擦拭自习室里的玩偶。(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王喆宏打扫店内卫生。(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王喆宏查看订阅系统内的预约信息。(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