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特尔”为蒙古语,意为“走场”。走“敖特尔”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在遇到自然灾害,如春季干旱无雨、夏季酷旱或冬季下大雪等客观原因,为抗灾保畜而采取的特殊方法。牧业生产在一般情况下,于相对固定的时间迁移;另一种是在水草肥美时,为了使个别牲畜,尤其是马和骆驼能吃到适合这些牲畜的牧草而远离营地,赶着畜群到远处好的草场放牧若干天。
走“敖特尔”分为近距离和远距离两种。近距离走“敖特尔”是在自己所属的地域内选择较好的草场;远距离走“敖特尔”是到较远的地方借用他乡的草场。走“敖特尔”时间的长短根据自然灾害的轻重、牲畜的膘情而定。
在走“敖特尔”时,牧民们非常重视营地的选择和离开旧营地时的注意事项。首先观察新草场,根据水草和地形地势选择新的营地,并且忌讳在十字路口和旧遗址上搭建蒙古包。其次,选定吉日良辰进行搬迁,一般认为农历每月的初三、初四、初五、十二、十三、十四、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日为吉日。再次,选定吉祥方向出行,拆装蒙古包的车要顺时针方向绕包址一周后必须朝着选定的方向出行,然后再走向新草场,到新的营盘以后顺时针绕新包址一周后卸车搭建蒙古包,并在新营地上进行熬新茶、祭祀当地神灵等一系列仪式。
走“敖特尔”的目的除了抓膘,保护膘情,在自然灾害情况下保护畜群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轮牧,保护牧草的生长,减轻草场载畜过多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是草原文化中游牧民族生态观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