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种植的梭梭浇水。
驱车巡视梭梭林。
在沙漠中与工人们席地就餐。
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区的嘎布亚图年近花甲,每天都在沙地忙碌着。
说起这些“黄沙海洋”中的绿色植物,嘎布亚图总会从8年前自己承包1万亩沙地开始讲起。上世纪90年代,嘎布亚图从部队转业到地方,2002年辞去公职,就扎进额济纳旗植树造林、治沙固沙。
经过试验,从2006年开始,他在巴丹吉林沙漠一处名叫玛宁查干的荒漠戈壁扎下蒙古包,尝试沙生植物苁蓉的种植,在防沙治沙、改善环境的同时,开发沙漠产业,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
打井、拉电、防沙固沙,种植胡杨、梭梭,嘎布亚图的林木成活率达80%以上。目前,嘎布亚图种下的2000多亩梭梭形成了一片不小的绿洲,苁蓉也已经开始收获了。
“我的实践证明沙产业是有希望的,只要大伙齐心协力坚持下去,额济纳旗的沙海一定能成绿洲。”嘎布亚图说。